乡下孩子说课稿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,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。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下孩子说课稿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乡下孩子说课稿1一、说教材
《乡下孩子》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。课文以儿童的笔触描绘了乡下孩子的日常生活,语言生动而富有童趣,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,作者通过对乡下孩子游戏、劳动等童年生活的丰富描写,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,真挚感人。全诗共四个小节,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;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;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欢乐;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。
二、说学情
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,他们已经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,会认真听讲,能积极发言。他们思维活跃,敢于发表个人观点,最大的特点是想象丰富。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胆子小,性格内向,不善于表现自己,在课堂上变现的不够积极,基本处于听众的状态。
三、说学习目标
根据教材特点,制定教学目标如下:
①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②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、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,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。
③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试写儿童诗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,教学难点在了解乡下有趣的事情,并能仿照书上的诗句创编小诗。
四、说教法、学法
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,有表达个人观点的强烈愿望,因此,本节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,让学生自己去发现,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,合作性,发展性,创造性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适当的点播和指导,基于此,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:情境教学法,讲授法,点拨法。
五、说教学流程
1.开门见山,直奔课题,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,激起兴趣,培养书写习惯,自然进入课堂。
2.复习巩固生字词。二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识字,课上通过小老师领读、指名读等形式巩固生字词,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,学习兴趣浓。
3..反复诵读,整体感知
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,他是学生进行想象的基础,让学生反复诵读,扫清阅读障碍,积累感性材料,完成教学目标1、2。
第一遍:听老师读课文,在心中树立读书的标准与目标。
第二遍:自由阅读,感知课文内容,做到读对、读好、读美。
第三遍:检查朗读效果。
4.精读课文,感受乐趣。
(1)在学习第一节时: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幼小时在妈妈怀里、爸爸背上时的感觉,再抓住“欢唱的黄鹂、盛开的野菊”,指导学生朗读和换起孩子回忆幼小时的情景,把学生带入情境中,让他们感受到在父母关爱下的幸福、快乐,从而把这种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。
(2)在理解第二、三节时,抓住想象点:想想孩子们会怎样捉蝴蝶?捉到了蝴蝶,会编织什么美丽的故事呢?他们用草叶会吹出什么样的曲子?进行想象说话,学生思如泉涌。在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,再来指导朗读。
5.拓展文本、延伸课堂。
1.说说乡下还有哪些趣事呢?
2.模仿说一说:割一篮青草,()。采一束野花,能干()……
6.拓展阅读
采用本节课学到的“读——想——创”的方法阅读儿童诗《小脚丫》《梦中》,感受儿童诗的乐趣。
六、说板书
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,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,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并能引导、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,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总结性作用。
乡下孩子说课稿2《乡下孩子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《苏教版》二年级上册的第4课,这首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、劳动等生活情境,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。作者以乡下孩子从幼年到渐渐长大的时间推移为“经”,以乡下孩子从妈妈怀里,爸爸背上到广阔田野的空间转移为“纬”,交织成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鲜活画面,同时融进作者向往之意,赞赏之情。
全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,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,我所执教的对象是城市孩子,大多学生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,但他们思维活跃,善于发表个人观点,敢于创新、想象丰富。因此,在熟读成诵、积累语言的基础上,侧重学生感悟、体验,开拓视野,发展想象力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。 让学生喜欢阅读,感受阅读的乐趣,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我教学理念的灵魂。其次,转变教师角色,和学生平等对话,相信学生,给学生自主权,在合作中学习,是我教学的策略。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有丰富的想象,有表达的自信心,培养创新能力,是我教学的又一理念。 语文课标倡导新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,学会自主、探究、合作学习,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。课标还要求“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”。因此,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这样的:
《乡下孩子》一课,反映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,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。那么,如何使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同时,又感悟到这一点,既而转化为对农村,对大自然的热爱呢?在教学流程中,我采用了“情感体验”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作为乡下孩子的客人去体验、去感悟乡下生活,进一步想象,乡下孩子还会干些什么?同时,运用直观、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,通过声情并茂的动画素材,再现农村生活,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,在感悟中创新,在创新中发展。所以,教学的主线是“以说为入、以读为主、以悟为神”。
一、 情境导课,激发兴趣。
在导课的环节中,我先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画面,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?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?[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飞舞的蝴蝶,游动的小鱼和漂亮的白鹅,可爱的花狗,美丽的公鸡,馋嘴的猫咪,,憨厚的胖猪,清澈见底的溪水,盛开的野花等景物,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乡下空气清新、环境优美。]我接着问:谁会在这里生活呢?当学生说道乡下孩子时,我又巧设过渡:“今天,就有一位热情好客的乡下姑娘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,她的名字叫‘大眼睛妞妞’。她悄悄地告诉老师,她生活得特别快乐,所以专门做了一首诗歌送给大家,你们想知道吗?”这种导课方式,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,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。
二、层层递进,引导初读
1、一读课文,借助拼音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2、二读课文,看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?
3、三读课文,划出小节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?
[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,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。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。]
三、 创设意境,读中感 ……此处隐藏4343个字……学重点、难点
1、能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2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。、学会模仿诗歌的格式练习说话。
3、学会本课剩下的5个生字。
四、教法、学法
本堂课为第二课时,在教学中我坚持“教为学服务”的原则,紧密结合课文特点,采取创设情境法,情感朗读理解法,借用插图直观教学的方法,加动作朗读法。,想象朗读等等,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。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、生动、活泼的学习环境,带领学生感受农村孩子的真实生活,把学生的思想带入到大自然中,使全体学生主动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。
五、教学流程
在本课的教学中,我让学生积极参与、激发他们的潜能,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,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,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教学。
(一)复习导入。
1、开火车读生字词。
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;
一( )蝴蝶 一( )草叶 一( )野菜 一( ) 小鱼
( )故事 ( )歌曲 ( )野菜 ( ) 小鱼
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,也是正确理解朗读课文的关键。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巩固生字和通过字词训练,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积累。也为学习诗歌扫清障碍。
3、齐背第一小节后思考:乡下的孩子幸福吗?他们会有哪些有趣的游戏呢?为过渡引入第二节的学习。共3页,当前第1页123乡下孩子说课稿 相关文章: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案例《美丽的丹顶鹤》教案《我为你骄傲》教学设计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──《葡萄沟》教学设计《乡下孩子》教学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课文及教案《20xx,北京!》的教案及反思《小柳树和小枣树》第一课时查看更多>>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
乡下孩子说课稿5一、教材分析
《乡下孩子》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。作者通过对乡下孩子游戏、劳动等童年生活的丰富描写,抒发了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,真挚感人。全诗共四个小节,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的情景;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;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欢乐;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。
二、设计理念
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,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。语文教学过程,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。教师要创设民主、开放、活泼的学习场境,创设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,保证学生自读、自悟、自创的时间,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“感受语言的特点”和“阅读的乐趣”。让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,在对语言的感悟、积累和运用中,体验语文学习的规律,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。
三、教学目标
根据“教材特点”和设计理念,制定教学目标如下:
①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、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,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。
②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。
③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试写儿童诗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背诵这首诗歌,教学难点在了解乡下有趣的事情,并能仿照书上的诗句创编小诗。
四、课堂教学设计
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,以学生为中心,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,主要通过图片导入、自读体会、资料交流、语言发展、诗歌创作这五部分,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,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,提供展示的机会,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。
1、图片导入,激趣学习
课堂一开始,我就出示一些优美的乡下风景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刺激学生的感官,让学生感觉乡下景色是多么美丽,以此联想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,很自然地导入课题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。这样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,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。
2、自主选择,细读体会。
诗歌的二、三小节是本课的主要内容,既是重点,又是难点,教学时要反复朗读,达到背诵的要求。首先课文二、三小节的写法基本相同,我就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,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,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。“在这几件有趣的事中,你最喜欢哪一件?把它多读读,读有趣一点,如果你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。”这一环节的设计,又一次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起来,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,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,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,变传统的教师“讲”为学生自己“读”。
3、资料交流,铺垫教学。
新课标指出,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,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,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,提高学习效率,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。课前,我设计了一张综合学习活动卡,分两条线调查。一条是乡下孩子,自述在乡下的快乐生活,另一条是城市孩子,调查长辈们的乡下生活。让学生搜集有关乡下趣事的资料,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,让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;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,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,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,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;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,拓宽学习渠道,提高学习效率。
4、语言发展,提高思维。
课标指出,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,发展思维能力,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,加强思维训练是因为,思维是智力的核心,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。思维又是语文能力的核心,是语言能力的基础。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,我在学习第二、三小节后,设计了让学生“学做小诗人” 仿照诗句改一改,编一编,这是学生诗歌创作“扶”的一个阶段。改变诗中的几个字,就变成了自己的小诗。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,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。
5、诗歌创作,延伸教学。
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,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,爱护学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。“课文只有四个小节,老师建议你们能将刚才说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有趣的事创编成两句(也就是一个小节),让这首诗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趣。”教师让学生在开启了思维之窗后,发挥各自想象,仿照例句,创作自己的小诗。这是学生诗歌创作“由扶到放”的过程,学生在创编诗歌的同时,提供插图,配以《劳动最光荣》的音乐,渲染创作的气氛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儿童是用色彩、形象、声音来思维的。”这样的设计,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,学生自由组织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,教师则将音诗画三者结合,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。
整篇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,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、生动的画面,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,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,交流等手段,使学生在想象、创作等方面得到了有效地发展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了知识。整个教学过程,气氛愉悦和谐,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指导的作用,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。
文档为doc格式